建站频道
    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评论 >> 会员评论 >> 作品评论
      分享到:

      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著名画家王坤和先生的西部山水印象

        作者:牧野 2011-11-20 14:40:24 来源:网络
        远近山水 咫尺千里—著名画家王坤和先生的西部山水印象
        给画家写文章,大概有这么三种类型,一是各种报刊的记者,二是研究绘画理论的专家,三是作家。记者的写实,理论家的写虚,以上两者各有千秋,就作家而言,虚实相加是看家的本领之所在,准确的说虚实相加得体与否也不尽然,主要还得看其悟性以及修养。 

        一个画家的成长履历,是与背景文化的浇灌有着天然的关系,背景文化与区域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又是极为容易混淆的两种概念,在分辨这两种概念的时候,前者与后家则往往是首当其冲的。

        区域文化是背景文化的繁衍,通过区域文化的浇灌最后溶入到背景文化的沃土,才会真正茁壮成长。

        基于这样的思维方式,在采访王坤和先生的同时,关于其出身、求学、家庭、师承等,一概不去涉及区域文化所打下的烙印,主要在谈及背景文化的精深与博大,仅就历史的符号与文脉来梳理印象及其概念,这种碰撞是不同学术的又是展望历史的,其受益是共同的。

        中国绘画史上有不少画西部山水的大师,在向大自然学习的同时,将典型的西部山水之千姿百态和无穷变化熟记于心,这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对于画家来说,对故乡的真切感觉和由衷的感恩,那是任何感情都无法替代的,这常常很容易进入一种深切的创作情境,用画笔唱一首赞歌,即使一个平庸的山水画家也懂得,创造艺术形象不是为形象而形象,那是通过写形来达意抒情,来表达艺术家对世界、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终极真理的热爱,所以山水画家在自己的写生对象那里,不仅要看到“形”,而且要抓住“神”,最后达到“形神兼备”。

        西北山水的大势,既不同于南方的秀丽繁盛,也不同于北方的挺拔险峻。西北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它的特征是高大深厚、横亘连绵,气势苍茫。不同时代的作品,以次作为蓝本,虽具风韵,自成格局,其最终结果仍然是中国文化整体精神的折射,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本体价值的重要体现。

        以西部山水为艺术资源的西部山水画的高下,实际上取决于其作品是否折射出特定时代的精神,山水的精神也就是人的精神,西部山水画所表现的诸多精神中,最重要的是陷匿在古邃,苍茫和神秘之后的焦灼以及期待,是西北高原大地孕育已久的梦想,是承随时代曙光的到来喷薄而出和崭新的目的要求,是在俯视东部巨大变迁时油然而生的困惑,甚至还有原始的、浑然的意识在当代生活面前的困惑和由此引发的对生命本质的询问。

        画家的感知方式,不能不关涉到特殊的言说方式,它不是直接的,它不是具象的和逻辑的,而是感性和意象的。一件成功的以西部山水为艺术资源的山水作品,同样不是简单地图解时代精神或文化精神,它必须运用艺术手法把文化内涵贯穿、融汇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之中,使之成为生动的气韵流淌在笔墨中,从而表现一种感人的力量。

        纵览其绘画史的经验充分表明,越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里,一个有所作为的画家越要自律自勉、自觉向传统艺术回归,这样才有可能进入自然,进而参悟自然,最后达到所谓由技而进乎道的境界。

        由此看来,个性化绘画语言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而且首先要从培养自己的气质情趣、树立审美理想开始。

        王坤和先生的画作,给人以直观的印象是在逼迫我们感受震撼的同时,也显示着巨大的激情,其壮美使人进入时空的隧道,来赏析艺术的纯粹。其沉醉于创作的艺术灵感,最具重要基础就是感受生活,以高尚的情怀吸收一切时代所赋予的甘露,而创造了为西部艺术升华的笔墨语言和构图意象。

        王坤和先生从绘画的题材、风格和美学追求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最合理的是主观与客观的契合,所谓客观就是客观世界的山水,所谓主观指来自本人生活的大量记忆的表象。还有漓淋尽致地幻化成博大的胸襟,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地思考,肆无忌惮地挥舞如缘之笔,在其笔下的山水与心象撕杀博斗,时刻处在即将笔下的景象所吞噬所淹没的状态,时而又驾临羽化而上,一会儿山静风停云散,暂时与撕杀告停,过一会儿,新一轮的撕杀、博斗又开始了,就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上升盘旋,盘旋上升,一次又一次地锻造淬炼。所有的呐喊挣扎,一次又一次地完成灵魂的洗礼,让生命化蛹为蝶。

        王坤和先生澎湃激越的生命状态,是自我意识的异化、迁变和超越。生命是美好的,同时也是充满艰辛和悲剧感的,生命是沉重的帆船,唯有在这艘帆船上一直漂泊的艺术家,才能把握生命的真谛,创造出能打动人心的真正的艺术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与苦难是血脉相连的,操翰弄墨者非历经一番百折不挠的苦难洗礼,是很难登上艺术之殿堂,所谓大苦难乃大艺术之酵母。

        王坤和先生的这种撕杀应该是痛苦而又快乐的。

        我完全理解这样的快乐,这是非同道所无法领略的,这种渴望和探求把几千年酸腐文人的无病呻吟和所谓高士的隐居山林的逃遁,抛到了九霄云外。
        从这样一个角度切入,来诠释王坤和先生的艺术创作状态,可能与某些绘画理论方面的要求存在些许差异,如果能或多或少的给予读者多方位思考的一点启示,也就是说把具象的艺术行为,提升到艺术修养的层次来认识,是否有失偏颇,这毕竟是外行之谈,仅此而矣。

        是为印象。   

        于大兴枣园北里
      名人堂
        艺术展览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66(s)   11 queries